小满,夏季的第二个节气
人生恰似小满
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~
【原文如下】
今日小满
5月21日2时55分,我们迎来小满节气,这个节气既承载着农耕文明的智慧,也蕴含着中国人“满而不盈”的生活哲学,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满,领略它的独特魅力......万物充盈 小得圆满
![]()
节气由来
小满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,每年公历5月20-22日交节。小满之名,有两层含义。第一,与气候降水相关。小满中的“满”,指雨水之盈。小满节气雨量大,江河至此小得盈满,故有谚语:“小满小满,江河渐满。”第二,与农业小麦相关,在北方地区,小满节气期间降雨较少或无雨,这个“满”不是指降水,而是指小麦饱满程度。气候特征
小满之后,气温逐渐升高,尤其是日照时间较长,阳光直射地面,使得气温迅速升高。小满节气对于农田作物的生长是有利的。温度的升高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,提高了作物光合作用的速度,加快了养分的吸收和物质的代谢。有利于农作物的正常生长。农谚与农事建议
1、“小满小满,麦粒渐满”。进入小满节气,正是五谷生长关键时期,小麦将成熟,此时管理的重点是做好病虫害防护,从而保证夏粮能够获高产丰收。2、“小满不满,麦有一险”。到了小满节气,小麦灌浆还没有饱满时,会遇到“干热风”这一风险,导致出现减产。预防干热风主要浇好灌浆水,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、尿素或其他优质叶面肥,保证小麦灌浆时期水肥的供应,促进籽粒饱满。3、“小满不满,芒种开镰”。指小满节气时若小麦遇到干热风或阴雨寡照导致麦粒灌浆不足,尚未达到饱满状态,成熟期推迟,需要延迟到芒种或芒种之后收割。黄淮海主产麦区有“九成熟十成收,十成熟一成丢”之说,农户需根据不同地域实际小麦长势调整相应收割时间。小满——三宜
宜健脾祛湿
小满时节雨水增多,湿气加重,而脾主运化水湿,此时养生应以健脾祛湿为核心。一方面,可通过饮食摄入健脾食材;另一方面,避免久居潮湿环境,保持衣物、被褥干燥,必要时借助艾灸、拔罐等中医外治法,激发脾阳,增强祛湿能力。宜早睡早起
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夏三月,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”。小满后日照时间延长,人体应顺应自然规律,适当调整作息:早睡(22:30-23:00)顺应阴气收敛,早起(5:30-6:30)以应阳气升发。充足的睡眠不仅能消除疲劳,还可使气血调和,维持身心平衡。宜通风换气
高温高湿的环境易滋生细菌、霉菌,引发呼吸道疾病或皮肤问题。每日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以上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可降低室内湿度,改善空气质量。若条件允许,使用除湿机、空气净化器辅助,效果更佳。小满——三忌
忌贪凉饮冷
小满过后,气温显著升高,人们常以冷饮、冰镇水果、空调低温解暑。然而,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,脾胃阳气相对虚弱,过度贪凉易使寒湿内生。冷饮刺激会导致胃肠道血管收缩,影响消化功能,引发腹痛、腹泻;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,还可能造成关节疼痛、感冒等问题。养生需遵循“热无灼唇,寒无冰齿”原则,让身体自然适应季节变化。忌情绪郁躁
中医认为,夏季对应五脏中的“心”,心主血脉、藏神志。小满时节阳气外发,气血趋于体表,若情绪波动剧烈,易引发心火亢盛。烦躁、焦虑、愤怒等负面情绪不仅影响睡眠质量,还可能诱发心悸、失眠、口腔溃疡等症状。因此,需格外注重情绪调节,避免心火扰动心神。忌过度劳累
小满后昼长夜短,部分人因白天时间延长而增加工作、运动或娱乐时长。但过度劳累会耗伤人体正气,削弱免疫力。高温天气下,过度劳作还易导致中暑、脱水,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劳逸结合、张弛有度,才是养护身体的关键。小满——三秘诀
以通为补,调和气血
小满养生的核心在于“通”。通过饮食调理、经络疏通等方式,促进气血运行,排出体内湿气与郁热。例如,食用冬瓜、丝瓜等利水食材,或通过拍打足三里、阴陵泉等穴位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,让气血畅通无阻。平衡阴阳,动静结合
夏季阳气外发,易出现“外热内寒”的失衡状态。养生需兼顾“动以养阳,静以养阴”:白天适当运动激发阳气,夜晚静心调养收敛阴气。如晨起八段锦、傍晚散步,搭配睡前冥想,实现阴阳调和。因时制宜,微调饮食
根据小满的气候特点,饮食需以清淡、易消化为主,减少辛辣、油腻、甜腻食物。同时,结合个人体质调整:阳虚者可适量食用姜、葱等温性食材;阴虚者则需增加百合、银耳等滋阴润燥之物。小满——三吃
吃苦:苦瓜、苦菊、莴笋
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、祛湿解暑的功效。苦瓜富含维生素C与奎宁,能消暑降火、明目解毒;苦菊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,可缓解口苦咽干;莴笋则能促进消化,改善夏季食欲不振。吃酸:柠檬、乌梅、山楂
酸味食物收敛生津,可防止出汗过多导致的津液流失。柠檬富含维生素C,抗氧化能力强;乌梅生津止渴,搭配冰糖煮成酸梅汤,酸甜开胃;山楂消食化积,适合饭后食用。吃祛湿:薏仁、芡实、赤小豆
薏仁利水渗湿、健脾止泻,常与红豆搭配煮粥;芡实补脾止泻,可与山药、莲子熬汤;赤小豆则能利水消肿,与冬瓜同煮,祛湿效果更佳。小满——三喝
绿豆汤:清热解毒
绿豆性凉,煮至开花后饮用,可清暑热、解烦渴。若体质虚寒,可加入少量陈皮、红枣调和寒性。冬瓜茶:利水消肿
将冬瓜去皮切块,加冰糖慢炖,制成清香甘甜的冬瓜茶,既能补充水分,又能促进尿液排出,减轻水肿。酸梅汤:降脂消暑
喝酸梅汤可降脂消暑,可放乌梅30g、山楂15g、甘草5g,加水1000ml煮40分钟。小满——三汤
山药排骨汤:健脾益肾
山药健脾益胃,搭配排骨炖煮,既能补充蛋白质,又能增强脾胃功能,适合全家食用。赤小豆鲫鱼汤:祛湿消肿
赤小豆与鲫鱼搭配,兼具祛湿与滋补功效。鲫鱼富含优质蛋白,赤小豆利水,二者结合可缓解湿气重引起的身体困乏。丝瓜蛋汤:清热润燥
丝瓜清热凉血,鸡蛋营养丰富,此汤清淡爽口,能快速补充体力,缓解夏季燥热。小满——三动
散步:舒缓身心
饭后散步30分钟,可促进胃肠蠕动,增强消化功能,同时放松心情,减轻压力。八段锦:调和气血
八段锦动作舒缓,通过拉伸、扭转、呼吸配合,能疏通经络、调节脏腑功能,尤其适合中老年人。瑜伽:柔韧身心
瑜伽的体式练习可增强身体柔韧性,配合冥想与呼吸法,帮助释放压力,调节内分泌。小满——三静
静坐冥想:放松身心
每日静坐15-20分钟,专注呼吸,排除杂念,可降低心率,缓解焦虑,改善睡眠质量。读书品茗:修身养性
阅读经典书籍、品茶赏景,在慢节奏中沉淀心灵,感受传统文化的滋养。听曲赏乐:宁神解忧
聆听古典音乐或自然白噪音,如古琴曲、流水声,能舒缓情绪,调节植物神经功能。小满至,麦粒渐满,夏意正浓,愿你我生活亦如此,盈而未满,充满期待。【小编有话说】
原来小满节气有这么多的魅力
我也要好好学习一下!
快转发给身边的朋友吧~
▍免责声明:我们尊重原创。此内容整理自“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中国教育报”。如有侵犯,请联系删除。
展开